新闻动态

实验室成功举办第185期科技与教学论坛
发布时间:2025-10-02     阅读量:

2025年9月30日下午,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5期科技与教学论坛在教学一楼304会议室线上线下同步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大连教育学院的李凤杰教授,主题为“提升高中生学会学习素养,落实心理课程育人”。李凤杰老师以辽宁省心理课大赛一等奖《时间管理》课为例,聚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接、课程设计、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及时间管理等核心议题,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与方向。

李凤杰教授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理论对接”展开分享,明确上好心理课的核心价值,强调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实践,同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地位,呼吁学校与教师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随后,李凤杰教授系统介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路径,涵盖管理体系、本职工作、预防监测系统及教师培训体系四大模块,明确心理教师不仅需承担课堂教学任务,还需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与管理,为学生心理健康筑牢“防护网”。此外,她还详细解读心理教师的核心工作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学科渗透、师生培训、辅导平台搭建等五大体系,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以“活动为主、体验为先”,切实满足学生减压放松、心理成长的需求。

对于课程设计与实施环节,李凤杰教授重点探讨了校本课程研发的必要性——鉴于心理健康教育暂无统编教材,学校需结合政策依据与社会背景,开发适配本校学生的课程内容。针对新岗教师常见的课程设计问题,她建议主题选择需兼顾“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需求,避免脱离学生生活。同时,明确教学设计的核心原则:教学目标需具体聚焦,避免宽泛化;情感目标应源于活动本身的体验,而非刻意设定;教学核心理念需统一,清晰勾勒学生心理成长路线图,课堂中慎用专业词汇,确保教学表达简洁易懂。

李凤杰教授提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情分析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把握学生认知、情绪、意志、个性等阶段特点;二是参考国家统编教材指导纲要、地方课程指南等政策要求;三是结合学生日常学习中的注意力、专注力、时间管理等问题,确保分析精准且有针对性。

最后,李凤杰教授对实验室的同学提出了期待,期待同学们在科研中要不畏艰险,努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勇攀科研高峰,更好地服务于当前教育,为自我成才奠基。至此,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文字:栾煜悦、朱颖媛

摄影:栾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