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教育和教师教育振兴战略,密切中欧教育科研往来,切实提高我实验室在研究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创造力测评与促进、创造力心理学研究以及科学教育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水平,2018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实验室教学心理与创造性研究室主任衣新发教授赴欧洲德国、荷兰和法国三国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与德方同行举行会谈
9月29至10月3日在德国访问期间,胡卫平和衣新发先后访问了德国应用管理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Management)和帕绍大学(University Passau)并举行了丰富的学术活动。在德国应用管理大学,他们与德方合作伙伴讨论了新近获得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BMBF)资助的“CHINATIV项目”的核心目标、主要内容、实施策略、合作模式和预期成果。该项目是在中德总理于2014年在德国共同发表的以“共塑创新”为主题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框架下,中德高校在创新与创造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方面具体的合作项目之一。
该项目是由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和德国应用管理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及上巴伐利亚工商会及慕尼黑孔子学院联合发起,汇集了文化、心理学、经济与工商管理,以及艺术与媒体等四个跨领域的中德专家,致力于通过深度理解和建构中德在创造与创新方面的理念、动机与实现途径与方法等方面的异同,借助于双边论坛、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和学生跨文化合作学习等形式,来促进中德双方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在中德会议中,双方共讨论了包括时间安排、导师人选、学习方式和核心主题等八个方面的议题;经过深入的商讨,最终确定本项目将在六个核心主题开展未来的合作:一、合作创新,二、技术创新,三、商业创新,四、社会创新,五、教育创新和六、绿色创新。德国应用管理大学创造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唐敏教授、经济心理学系系主任Han-Peter Mayer教授、Joel Schmidt教授和Sebastian Hofreiter、Isabella Mueller等参加了会谈。

协商中德“CHINATIV项目”推进模式
在帕绍大学,胡卫平、衣新发与数学与信息工程系的Matthias Brandl教授互相介绍了双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特色,并就未来的深度合作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与荷方同行洽谈合作
10月3日至6日,他们来到荷兰,并先后与荷兰内梅亨大学(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和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的同行开展了合作交流。在内梅亨大学,创造力研究专家Simone Ritter博士热情地接待了胡卫平和衣新发,向他们介绍了在创造力心理学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并带领他们参观了虚拟现实和行为层面的创造力研究实验室,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在乌特勒支大学,胡卫平、衣新发受邀全程参加了第三届乌特勒支创造平台研讨会,该研讨会的主题是“从具身和情境的角度来理解创造力”(Creativity from an Embodied and Situated View)。他们还与创造力研究方向的负责人Paul Leseman教授等举行了会谈、达成了深入合作的意向。在荷兰期间,他们还前往内梅亨的一所新型学校访问,与该校校长Jan Willem Helmond和教师举行了深入交流,随堂观察了语言、数学、创造力和体育等课程,研讨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设计思想。
访问内梅亨新型学校

观摩荷兰小学课堂教学活动
10月6日至9日,他们与法国巴黎第五大学创造力研究团队负责人Todd Lubart教授举行了深入会谈,双方商定将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增进中法在创造力研究、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和教师教学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与法方教授举行会谈
本次欧洲访问进一步加深了我实验室与欧洲五所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相互了解,有效提升了双方在创造力研究与创新教育、科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水平,开启了以学术论坛、国际研讨会、学生交换、交叉学科研究合作和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建等不同形式的中欧互利合作模式,必将有助于持续增进中欧高校间的传统友谊、增加中欧的相互了解,并激发双方的创新发展。